面對時代的快速發展,除了科技研發之外,人文社會領域更需扮演駕馭AI、解決社會問題的角色。因此,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自112年起推動「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」(iLink計畫),讓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能透過跨領域專題實作,融合人工智慧,進一步規劃專案,鏈結產業資源,拓展視野及格局,並於6月21、22日辦理「2024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學術研討會」。
本次會議結合iLink計畫總辦公室及各執行團隊之成果,提供團隊交流切磋的平台,同時也邀請非計畫執行團隊參與。研討會的論文發表總計52篇,主題包括敘事與數位科技、產學與創新教學、人社跨域與多媒體、永續循環實務設計、科技議題跨域整合、藝術與教育實踐、服務設計與創新教學、社會議題融入教學、創新人才與職涯發展、差異化教學等議題,以及學生實作成果發表。
會議的專題演講邀請實踐大學丁斌首校長分享iLink計畫在實踐大學的執行內容,包括實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專題導向教學,翻轉過去課程的模式,帶出學生的企圖心。資科司人文司高志璋科長表示,我們必須為人文社會的師生賦能,而非否定價值,除了AI之外,還有ESG等重要議題都是人社領域面臨未來變革的重點。
計畫總主持人翟本瑞教授也強調,現階段人社領域的教學遠遠跟不上社會的改變,教學模式和課程大綱,也必須每年隨著時代的新趨勢而修正。也因為大學教育和產業的鏈結是困難的,iLink計畫必須肩負挑戰,建立解決真實產業與社會問題的學習生態系統(Eco-system),協助台灣高等教育的人社領域發展出未來的新藍海。